一点财经

简介:中国领先的商业智库——以价值研究助力商业决策

加入时间:2025-03-03 18:36

  • 常驻地:北京
2025-03-19 19:44· 来自新闻
2025抢跑消费热,这些商家找到了“秘密武器”

消费提振是今年的头等大事。从消费电子国补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利好政策不断加码,商家销售接连迎来新高。但背后的备货和周转资金却成了难题。

主营手机的国信通达透露,其2月销量就同比增长70%以上,需要更多备货和国补垫付资金。谁能经受住资金“大考”,就能最大程度把握这波销售机遇。

对此,商家们也是各显神通,不满足于传统融资数周的时效,开始寻找贴合业务需求的新融资手段。有电商行业人士评论说,“下雨修屋顶,路颠补轮胎,未尝不能成为升级行业融资效率的一个契机。”

销售热潮背后的资金难题

销售机遇经常与资金挑战并存。企业越是业务增长之际,越需要充沛的资金保障。

百信是一家生产DeepSeek一体机的服务器厂商,今年就感受到汹涌的资金压力。年初,DeepSeek发布新模型后,社会企业反响热烈,订单随之暴涨。百信作为国产算力领军企业、全国十大核心整机企业,在春节期间服务器就适配了DeepSeek V2模型,并开发出DeepSeek智算一体机,抓住了这波市场机遇。

但到了实际生产环节,百信仍要解决资金问题。每年年底,服务器厂商会向上游采购芯片等物资,囤积形成库存;到来年生产出服务器,销售并回款,期间存在较长时间的资金占用。百信需要找到方法,盘活库存、腾挪出资金用于企业经营。

国信通达则主营华为等品牌的数码产品。2024年11月,华为Mate 70系列全球首发,3分钟预售出500万台。经销商需要提前抢货,谁能支付订货款,便能抢占先机。今年消费电子国补开启后,叠加春节形成购机高峰,国信通达的2月销售额同比增长70%。如何填补国补垫付的15-20%资金,同样需要拿出解决方案。

翰林汇同样经营笔记本电脑等产品,是最早将IBM引入国内的企业。在ICT行业,竞争较为激烈,面临资金效率的比拼:面向上游要预付款,面向下游要等待回款账期。如果再遇到大促,不仅面临更多资金需求,而且时效性更紧张,往往上午提出资金需求,下午就希望拿到融资。

此前,翰林汇使用传统融资服务,对方往往要求提前两周提交背调材料,同时需要线下办理业务,融资周期较长,无法适应争分夺秒的业务节奏。

对现代企业来说,资金链就是企业的生命线。融资成本影响企业经营成本;融资速度影响企业周转效率;融资方式影响企业能否利用业务数据融资,进而建立产业链内的协同。

供应链金融作为数据最先渗透进产业环节、发挥生产力的部分,也最先享受到数字技术升级的红利。百信、国信通达、翰林汇等企业,正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使用融合技术属性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提升企业的融资效率和经营竞争力。

技术时代的解决之道

 

同样面对融资需求,产业链上的不同企业能提供的融资依据不同,适用的融资产品也各异。对此,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融资产品。

翰林汇是京东自营商家,使用面向自营供应商的“京保贝”。这是业内收款纯互联网的保理融资产品,成立已有12年,能大幅缩短融资周期。每逢大促,翰林汇需求紧迫,经常当天做完资金规划,第二天就要放款。即使到了夜里12点,京保贝也能迅速启动审批流程,保证第二天放款进度。

在2023年的11.11期间,翰林汇就面临6-7亿元的资金需求,原有投资额度已经见底。京保贝快速评估后,第二天近5亿元资金就已经到账。

“融资效率关乎企业效率”这件事,在翰林汇体现得淋漓尽致。据翰林汇总裁助理兼财务部负责人马宁介绍,使用京保贝以后,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提升近20%。自从成为京保贝的长期客户,翰林汇与京东零售的合作规模,从数亿元一路攀升至近70亿元。可以说,京保贝伴随翰林汇发展,成为了值得信赖的资金伙伴。

国信通达则使用了京东的物流融资产品“订货贷”,以向品牌商的订单为依据融资。基于京东与品牌商核心企业的业务往来,这项融资服务能将款项直接打给品牌商,作为采购的预付款,并将品牌商的发货直接入库制定监管仓,保证专款专用,从而大幅降低了授信成本。

2024年11月华为Mate 70预售火爆,经销商争夺手机订货。国信通达凭借订货贷服务,订货资金充足,保证了首发备货。“申请3小时后就到账了,市面上没有这么快的产品”, 国信通达总裁程远鹏说。2025年国货节,国信通达再次使用订货贷备货华为手机。

“采购下单时就能拿到8000万元融资,然后备货直接进与京东科技合作的仓,跟仓储、配送全都打通了。”程远鹏表示,至今他们80%货物都放在京东仓库和欧瑞特的仓库。

百信则使用物流金融服务“货押贷”,以自身在监管仓内的货物为抵押来融资。货押贷能做到“不搬仓、不挪货”,“货物入仓即可贷,线上点一下,资金秒到账;项目回款后,一键还款,额度马上释放”, 百信投融资部总监梁杰说。

2024年年底采购时,百信就使用订货贷提额1亿元,基本用满了额度。“对我们帮助特别大,盘活了库存资金、稳定了现金流”,梁杰补充道,不仅如此,货押贷还支持灵活换货,只需保证货值总额即可,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的调配需求。

无论是历史悠久的京保贝,还是近期升级的订货贷、货押贷,都正在成为产业链企业融资的有力支持。以物流融资为例,订货贷和货押贷支持全国入仓,已经覆盖2000+库房的超5000万平米监管面积,抵押品超过1亿件,提供融资超过400亿元,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资金伙伴。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重构

 

这些供金服务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融合了科技+金融属性,同时兼顾产业实际需求。在以往,供金服务往往聚焦于单点,无法利用企业间的业务数据作为授信依据。但伴随企业数字化提升、产业链加速融合,产业链企业彼此啮合、数据相互印证,使得这些数据成为新的授信依据,能覆盖传统供金服务无法“照亮”的角落。

而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能率先尝到技术红利“低垂的果实”,推出形式灵活的供金服务,根本优势在于依靠京东的产业基础。举例来说,京东连接了数十万品牌商和制造企业,以及全国大型产业带,这使得京东与核心企业有业务来往,能将供金服务覆盖到核心企业的上下游。

同时,以物流金融产品为例,正是因为京东物流和产发的广泛布局,才使得客户货物入监管仓后,能够实现高效便捷的融资,同时为仓储和物流提效。这些优势正是扎根产业的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所独具,无法为外界复制的。

捕捉到这种产业链彼此交织,供应链上下游依存,企业数字化普及的趋势,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此前提出了“四个一体化”的战略方向,即:内场+外场、科技+金融、上游+下游、B端+C端的一体化。

举例来说,TCL集团能够利用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的服务,覆盖上游电视、空调等原材料供应商的融资需求。天音控股、荣耀、紫光数码等企业,则能将供金服务覆盖下游经销商,荣耀就依此为下游1/2/3级超过200家经销商建立起融资体系,并利用京东支付和白条覆盖门店消费者,共同整合进荣耀资金体系内。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创造客户价值,而现金流是衡量这一价值的最终标准”,彼得·德鲁克曾表示。随着融资通道的畅通,一个企业的价值也在被放大。

纽仕兰新云利用京保贝,解决大促前的备货问题。“过去,资金压力让我们只能‘看眼前’;现在我们则可以‘谋长远’”,纽仕兰新云电商高级总监Jacky表示。国信通达使用货押贷后,订单处理效率提升了30%,运营成本降低15%,企业资金周转率提升至1.8倍。

结语

消费提振带来的资金大考,是危也是机:可能限制销售增长,让商家眼睁睁看着商机流逝,但如果迈过了这道坎,也能够提升企业的融资和整体效率,与其他商家拉开身位。有电商行业人士观察认为,今年感受到澎湃的商家需求,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升级异常迅猛,带动商家效率大幅升级。

在提供多样化的供金产品之外,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还在近期上线国补商家“百亿计划”,提供覆盖以京保贝、订货贷、货押贷等六大产品的百亿元专项提额、息费补贴服务。商家使用热情踊跃,目前提供融资支持已超百亿元,助力销售额同比增长80%。

消费行业奔腾向前,对供金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正携手商家伙伴,共同面对资金挑战,助力消费产业高质量发展。

转发 0
|
点赞 2
|
收藏 0
2025-03-09 16:00· 来自新闻
超预期增长背后,藏着京东健康的确定性密码

每年,健康与医疗都在两会占据一席之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度聚焦于此,提出实施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等。医疗与健康产业,在中国继续大有可为!

3月6日晚,京东健康发布的2024年财报,再度为行业提气。数据显示,2024年,京东健康总收入582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下(Non-IFRS)净利润达47.9亿元,均超过市场预期。

不只如此。在业绩向好的同时,其平台生态也更为健康、更有活力。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京东健康过去12个月的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超1.83亿,京东互联网医院日均在线问诊咨询量已超49万。

实际上,京东健康的超预期增长有三大动力源泉:消费者需求满足,用户价值重构;两大生态建设,构筑平台护城河;AI技术驱动,助力长期增长。

随着政策的不断出台,监管的不断完善,以及京东健康等平台与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互联网医疗产业的规模还将持续扩大。

用户价值重构

用户价值是平台的立身之本‌。

财报显示,在营收超预期增长的同时,京东健康的业务模型也在进一步成熟。2024年,京东健康收入582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商品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6.9%,是增长主要驱动力;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8.9%,至94亿元,展现出巨大增长潜力。

商品收入的增长驱动力之一是活跃用户数量增加及用户的额外购买。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健康意识的持续提升,国人对健康与医疗产业的需求持续增长。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京东健康过去12个月的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超1.83亿。

而京东健康构建了从买药到问诊,从线上到线下,从商品交易到健康服务的全闭环,重构了互联网医疗对用户的价值。

一方面,通过在线平台、即时零售,京东健康不断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实现全渠道业务模式,满足用户对药品的多样性需求,实现了商品交易的全闭环。

2024年,京东健康进一步发力即时零售业务,加快全渠道业务创新布局,“京东买药秒送”先后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佛山、成都、郑州、沈阳、天津等18个城市开通“网上买药医保个账支付”服务,共接入全国超3000家医保定点药房,覆盖超1亿人口。

这一年,京东健康还在北京新开设多家京东大药房新型门店,上线了首个京东买药自助售(取)药机,更高效快捷地满足当地居民的用药需求。

另一方面,京东健康坚持以用户健康为中心,推进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创新,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医疗闭环服务,以及到家服务体验升级,满足用户多层次健康需求,实现“医+检+诊+药”服务闭环。

去年冬季,全国多地进入呼吸道疾病高发期,京东互联网医院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分流作用。

尤其是通过在线开检验单的功能,医生可以直接在线上开具检验单,然后由专人上门采集样本,再送至检测实验室,不到3小时就能出具检测报告。医生就可以根据疾病类型,做出诊断并开出药品,再由京东小哥送药上门。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医生线上看、检查在家做、药品送到家、护理到家做”的一站式就医体验,大大降低了线下就医交叉感染的风险。

数据显示,2024年,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日均在线咨询量已超49万。全年来看,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的诊疗人次超1.8亿,患者服务满意度不断提升,达到98.4%。

从线上到线下,从商品交易到健康服务两大闭环的构建,进一步巩固了京东健康作为“国内线上健康消费第一入口”的地位,在用户价值重构的同时也推动了平台价值的提升。

生态构筑护城河

国民健康保障,有赖于医药、医疗打底。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对医药、医疗资源的整合与运营,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京东健康的超预期增长,还离不开两个平台生态的搭建,即药品生态、服务生态。

药品生态,指的是供应链端深度整合形成的全品类生态。

通过自营业务,与制药公司、健康产品供货商合作进一步深化,京东健康形成了强大的医药健康供应链服务能力。2024年,近30款新特药在京东健康实现在线首发,包括阿尔茨海默病靶向药 "乐意保" 在内的众多新特药选择将京东健康作为其院外首发渠道,巩固了其作为“新特药全网首发第一站”的优势。

默克、欧加隆、默沙东、赫力昂、辉瑞等全球顶尖药企,都已在供应链服务、患者服务、数字营销服务等方面与京东健康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

而在品类突破方面,京东健康持续强化智能监测、呼吸制氧等医疗器械品类优势,并以居家养老场景为突破口,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2024年,京东健康已成为四川省、广东省、河南省等19个地区的适老消费券承接平台,为超过3亿的银发人群提供多元化丰富的健康产品与服务。

在自营业务外,京东健康也在拓展第三方商家,以此丰富商品品类。2024年,京东健康第三方商家数量突破10万家。

服务生态,指的则是互联网医疗的专业服务生态。

过去一年,京东健康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专科能力建设,与多家头部医院达成深度合作。在精神心理专科方面,京东健康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以及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国内最领先的精神心理专科医疗机构开启合作,共同开展一系列科普教育项目,加快建立公众对于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的深度认知。

而在皮肤专科领域,京东健康更是通过整合互联网医院与线上线下供应链优势,为银屑病患者提供从线上复诊续方、患者随访到药品履约、诊后管理的“医-患-药”全闭环服务。

与此同时,京东健康持续提升平台的专业服务能力,已建成了行业内最全面的专业服务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在内的22种专业服务角色,覆盖购前、购中、购后全流程,能够为用户提供7×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帮助用户做出更科学的健康消费决策。

与生态共生共荣共长,京东健康正在不断拓宽护城河。

技术驱动长期增长

AI正重塑各行各业,健康医疗同样如此。早在2018年互联网医院业务时,京东健康就投身AI,最先推出了AI分诊、AI审方等,成为互联网医疗领域布局AI最早的企业之一。目前,其AI技术创新进入了收获期,并成为业绩增长的驱动力之一。

2024年,京东健康基于自研的医疗大模型“京医千询”,已经形成了基于线上全域场景的大模型全系产品“AI京医”,以及业内第一个面向医院全场景应用的大模型产品“京东卓医”两大产品体系。

近期,“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还全面启动开源,成为国内医疗行业首个全面开源的垂类大模型。从技术突破,规模化落地,到生态共建,京东健康目光瞄向的一直是全行业的AI技术进步与效率提升,以及优质医疗资源的普惠可及。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在医疗健康领域加快AI的深度应用,既是落实中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要求,更是破解“看病难、看病贵”民生痛点的关键路径。

一端连接着用户,一端连接着大量的医药、医疗资源的京东健康,天然拥有改造这个行业的可能和能力。而随着在AI上的持续发力,以及推动AI的全产业链渗透,京东健康成为了这场“普惠化”改革的“先锋”。

结语

京东健康正在构建“用户—生态—AI ”三位一体的增长飞轮,借助生态体系提升服务效率,通过AI技术实现医疗资源下沉,带来用户价值重构和行业效率提升。这一增长飞轮,为京东健康的持续增长提供不竭的驱动力。

同时,随着更多新政策的落地,以及 AI 技术的深化应用,京东健康有望成为中国医疗体系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数智化解决方案。在不确定性提升的当下,这种生态化发展模式,正是穿越周期的核心密码。

转发 0
|
点赞 1
|
收藏 0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23 shenlanh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1956285028@qq.com 蜀ICP备19030140号-3 深蓝汇 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深蓝汇里任何用户或者嘉宾的发言,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深蓝汇无关,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